达叔笔记

DaUncle.com

跟达叔一起学习AI

符号互动论

分类
Placeholder
实证性★★☆☆☆
阐释性★★★★☆
学术派社会文化派
重要人物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 – 1931),芝加哥大学的哲学教授,自己并没有著作;赫伯特·布鲁默(Herbert Blumer,1900 – 1987)米德的学生,正式提出符号互动论
相关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

1. 中心思想

传播学鼻祖理论,从符号角度解释自我、社群的形成


  • 符号互动塑造了自我,进一步形成社会文化。

符号互动

学术概念,通俗讲就是语言沟通(语言=符号,沟通=互动),同时也包括语言以外的所有信息互动;

2. 五个核心主题


  • 符号互动论定义了五个主题概念,也是该理论的推导过程。
  1. 意义
  2. 语言
  3. 思维
  4. 自我
  5. 社群
2.1 意义

社会现实的建构,社会活动基于意义发生


  • 人类对人或事所采取的行为首先基于他们向这些人或事所赋予的意义。

通俗理解:人类发生某些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代表着某种意义

先不讲意义的定义意义的产生。这里先假设人类已经通过某种途径知道了哪些行为代表哪些意义

  • 同样的行为对于不同人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同样是上班(行为)不同人代表不同的意义

  • 有人觉得是赚钱,消费主义
  • 有人觉得是学习,自我提升
  • 有人觉得是探索,商业奥秘

哪个正确?从实用主义观点,都是正确的

2.2 语言

意义的来源


  • 上面的预先假设人类已经知道了某些行为代表某些意义,那么意义从哪里来的?
  • 符号互动论认为意义是从语言使用过程中协商而来的。符号互动就是语言沟通的学术用语。
  • 意义产生于人们彼此的社会互动
sadfsadfsadf 啊手动阀手动阀盎司地方 sdfsdf手动阀手动阀
Python

上面使用的几个词都是相同意思:语言使用 = 语言沟通 ≈ 社会互动 = 符号互动

  • 意义并不存在于事物本身,更不预先存在于自然状态。

不像物体物理性一样原本就存在的,而是由人类的思想来赋予的。

  • 人类有能力给事物命名,通常我们使用的词语(命名)与物体没有逻辑关系,词语只是随机的标志。

小猫这个词本身并不附着小、柔软或可爱的意义。

  • 只有通过和他人的对话(符号互动)我们才能逐步认定意义并发展对话空间。
  • 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化命名过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亚当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所有的动物命名 –《圣经·创世记》

  • 认知范围取决于被命名事物的范围
  1. 语言固然是限制我们的牢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更多的语词来打破它。
  2. 换个角度:一个人的词语量代表着他的认知范围(意义范围)。
  • 符号互动不仅仅是表达智慧的方式,还是我们阐释世界的途径。

每个象征符号(语言)都一种刺激,对人们而言习得的意义价值

语词的缺省假设:

  1. 外科医生一般都是男性,所以我们不指明性别,直接用这个词的时候一般会默认为男性。
  2. 精神病隐含着离奇、怪异或不正常的标签。
2.3. 思维

扮演他人角色的过程


  • 人类自身的思维过程能够修正他以往对象征符号的解释。

这是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思维的定义,通俗理解:思维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关于现实中观察到各种现象(比如:一句话、一个行为)进行理解、预测、指导自己下一步行动;

心智作用

在给出反应之前测试可替代项、预演行动和预测他人反应而出现的内部对话;自我交谈;
  • 心智作用反思性停顿
  1. 当我们的大脑在预演下一个动作考虑别的可能性预测他人反应时会表现出两秒钟的延宕
  2. 人类习惯于三思而后行。然而我们与自己对话相对自然,我们会将复杂情境中的意义进行分门别类。
  3. 两个意思相同:思维过程 ≈ 思考活动 ≈ 心智作用
  • 心智作用的前提就是语言(象征符号),我们必须通过语言来完成思维活动;语言是激活心智的软件;
  1. 动物可以依靠本能,不假思索的行动;
  2. 人类拥有复杂的大脑,通过社会刺激象征符号唤起人类特有的观念性的思考活动
  • 那么象征符号又是从哪里来的?换句话人类的语言是如何学习的?

一个与人类接触几乎为零的人是不可能学会一种语言和形成思考的。

角色扮演

在脑海中把自己假想为某个正在观察你的他人的过程
  • 通过模仿学习。人类具有角色扮演的独特能力。我会在大脑中模仿他人的行为、与其他人对话,这些过程几乎是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思考是我们与他人在精神层面进行的对话 — 米德

2.4 自我

镜子中的映像


  • 理解了符号互动论前面定义的的意义语言思维,就可以理解自我的概念。
  1. 意义:行为因为意义而发生;意义从哪里来?
  2. 语言:意义语言沟通(符号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什么让语言产生意义
  3. 思维:思维过程让语言(符号)产生意义
    1. 语言本身“无意义”,思维语言意义产生关联。
    2. 如何产生关联?通过扮演他人,而扮演他人又引发另一个概念:镜中自我
  • 我们描述自己(认清自己)是通过扮演他人来完成的,而不是通过自省。这种通过扮演他人形成的自我形象又称为镜中自我

镜中自我

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而产生的精神形象;客观的自我;客我(me)。
  • 符号互动论相信塑造自我语言的功能之一。没有交谈就不可能有自我观念。
  1. 我们生下来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产生。与他人接触时我才能体验自身;缺乏和他人的互动,我便不能塑造自我 – 我便不能作为某人出现。
  2. 无论我们是在与新朋友互动,还是跟某个重要人物有新鲜的对话,自我总处于变化之中。与心理医生、记者和律师谈话时,可能经历的自我概念的曲折变化

主我

自我中所有新奇、无法预测以及无条理部分的自发驱动力
  • 符号互动论的视角下主我是那个冲动的、非理性的、发自本能的、捉摸不透的、原始的自我;当被琢磨透的那一刻主我已经变成可我了;

客我

客观的自我;当一个人扮演他人角色时所看到的自我镜像。
  • 符号互动论的视角下客我是理性的、通过扮演他人深思熟虑后的、社会规范约束的那个自我
  1. 客我就像一只小精灵(扮演他人)飞绕在你的身边,无时无刻观察着你的行为(包括与他人互动),分析解释你的行为,并指导你的身体进行下一步的行为;(小精灵 + 接受信号的身体 = 客我)
  2. 此时如果主我发出信号(如:突然抽风大喊一声),客我会迅速捕捉到信息,让你的行为回归理性;
2.5 社群

他人预期的社会化效果


  • 当与单个人进行符号互动(如语言沟通)会引发思维过程,进而产生符号(如语言)的意义思维过程扮演他人的过程,此过程会伴随产生单人(扮演的那个人)导致的客我

概化他人

一个人基于社群预期和反应形成的关于他(她)的自我的混合意象
  • 如果将单人扩大到多人(某个社群,甚至整个社会)即会产生由多人导致的客我,由多人叠加形成复杂意识的过程称为概化他人
  • 概化他人是个人意识中与社会群体普遍的预期观感有关的一组信息
  • 当我们思考在社会群体中采取何种行动以及如何评价行动时,这一过程就是概化他人
  • 符号互动论认为一个社群由能够自行做出选择的个体构成,这些个体共同行动形成卫生保健制度司法制度经济制度
  • 概化他人的两种理解(米德未明确):
  1. 为满足群体期望而形成的客我
  2. 还是群体期望本身
  • 不论这两种的哪一个,概化他人都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同时也会影响社群的互动方式

举个例子:

你入职到一家公司,这个公司的每个人都对你非常友好,耐心的教你熟悉业务,每个人都把你当成朋友;你自然会形成应对这种工作环境的客我,你也会对其他人足够尊敬,一个和谐的社会群体产生;

3. 案例


3.1. 概化他人

  • 短篇小说《雪中的无物》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男孩被父母、老师及其他同伴视为无足轻重的人。负面反馈逐渐将男孩变成他们眼中的那种人(无足轻重的人)。男孩最终彻底崩溃,没有任何缘由地死在了雪堆中。符号互动论称为:符号杀人。

3.2. 自证预言

  • 客我概念的含义之一指我们每个人都能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内心力量通常被称为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

我们预期唤起确认我们最初所期望的回应的倾向性
  • 有点像墨菲定理,符号互动论说的自证预言更偏向于他人的期望
3.3. 符号操控

  • 索尔·阿林斯基是一名位社区组织者。
  1. 20世纪60年代早期,创立“伍德隆组织”反对当地权贵在社区附近建造不合规的住宅。他找到一种激发伍德隆居民团结一致、唤起其他芝加哥居民同情的象征符号。
  2. 阿林斯基在公寓里成群出没的肮脏鼠类身上发现了他需要的象征符号。伍德隆最终采纳了“老鼠和猫一样大”的口号。不久,这座城市开始严厉打击贫民窟的房东,伍德隆居民从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认同感、尊严和政治影响。
  3. 你应该从人们的传统、观念、习惯、态度及所有构成他们生活环境的因素开始。你应该牢记的是:一个真正的组织……必须植根于人们自己的经验。– 索尔·阿林斯基

4. 评论


4.1. 缺点


  • 《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大部分读者都对米德试图涵盖的各种概念感到头痛。
  • 该理论没有固定的边界,没有清晰的概念,也没有规范的研究方法,读者因此很难得出简明的结论。
  • 过度夸大同样是使符号互动论价值受损的原因之一。

4.2. 优点


  • 符号互动论称得上是了不起的成就。学术业内米德被视作美国最伟大的社会学思想家
  • 人是复杂的动物,由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复杂度更是指数级别提升;符号互动论通过定义5个主题,对人类行为意义的形成自我的形成社群的形成等诸多复杂问题进行“相对科学”的解释,史无前例;
  • 符号互动论提供观察人类的全新框架,虽然不符严格科学性,但是已经足以解释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 符号互动论为后来诸多传播学理论都提供了启发,
  1. 博尔曼 – 符号聚合理论
  2. 皮尔斯和克罗嫩 – 意义协调管理理论
  3. 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 – 组织文化研究方法
  4. 伯克 – 戏剧主义
  5. 费希尔 – 叙事范式
  6. 菲利普森 – 口语代码理论
  7. 哈丁和伍德 – 立场理论
  8. 克拉马雷 – 失声群体理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